首页
> 培养管理 > 通知公告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21- 11- 09 14: 30浏览次数: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1004,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2001年1月,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点,2010年在此基础上申请批准设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主要从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环境医学、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慢性病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的综合性公共卫生研究工作。新杭州医学院成立后,师资力量和建设资源大大增强,学位点以杭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黄龙科教中心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卫生学研究所/保健食品研究所为依托,建有“劳动卫生学”和“浙江省营养学”省级医学支撑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级一流学科。学科注重学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术队伍的品德素质、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优化学术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青年学术骨干。

 

二、研究方向

1.     劳动卫生学与环境卫生学

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3.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4.     卫生毒理学

 

三、培养目标

1. 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 知识结构:掌握坚实的公共卫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学科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和创新发展趋势;能运用公共卫生基本科研方法从事科研、疾病控制或卫生监督工作。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7学分。

3. 基本能力:掌握公共卫生领域基本科研和实践技能;能较熟练地阅读、分析、综述国内外文献;具备科学论文写作本领和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入学半年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入学后直接进入学系(教研室)、科室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

指导方法:指导教师负责,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研究工作中有成就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导师指导小组可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1-3人组成。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可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完成专业和专业外语的学习。

 

五、学制学分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申请学位最低学分要求为30分。

总学分

课程教学(27学分)

必修环节(3学分)

公共

基础课

学科

基础课

专业

方向课

文献

阅读

学术

活动

论文

开题

30

15

6

6

1

1

1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申请公共英语课程免修:

(1)硕士生入学全国统考英语(英语一)75分及以上;(2)大学英语六级总分500分及以上;(3)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位;(4)英语专业八级成绩合格;(5)托福95分及以上;(6)雅思(学术类)6.5分及以上;(7)GRE成绩310分及以上;(8)GMAT成绩630分及以上;(9)WSK(PETS 5)成绩达到合格标准;(10)剑桥英语(CAE)成绩180分及以上。上述成绩须在近三年内取得。

3、跨学科报考的硕士生,应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生骨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由学院负责考核。

 

六、课程设置

教学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期。每门课程一般为1-3学分,每学分为16学时。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公共

基础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研究生英语

48

3




高级分子生物学

48

3




高级细胞生物学

32

2




高等医学统计学及实例分析

32

2




科研规范与论文写作

32

2



学科基础课


高级流行病学

48

3




高级毒理学

48

3



专业方向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II

16

1




高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48

3




现代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48

3




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获取及应用

16

1




现场流行病学

32

2




医学统计软件的应用

32

2




分子营养学进展

32

2




食品营养学专题

32

2



 

七、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文献阅读、学术活动、论文开题等环节。

1.文献阅读(1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并做出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做读书报告1次。完成累计4次计1学分。每位硕士研究生在第四个学期前完成相应的文献阅读报告或综述1篇。

2.学术活动(1学分)

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应进行学术报告1次以上。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及参加访问讲学等。参加学术活动应做好记录和备案。

3.开题报告(1学分)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参加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并经学系(教研室)、研究室、科室审核批准后,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于第三学期末之前在学院内进行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就研究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同时指出研究课題中的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研究生听取意见后,进一步补充修改。

4.中期考核

执行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情况等进行中期考核。具体按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相关规定执行。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

5.论文答辩

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考核和淘汰机制,规范各个时间节点,未达到要求不能进入答辩申请阶段。原则上从学位论文开题到答辩的时间至少1年。

硕士科学学位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科研训练;完成学位论文后,可向所在学院(硏究所)硏究生管理部门提出中请,经导师、本単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见《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规定》。

 

八、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要求至少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一篇一级及以上研究性学术论文。

1.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前,需首先开展实验室安全学习。

(1)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是从某一科学领域提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的研究工作应与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导师的专长相结合,可适当考虑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个人志趣。

(2)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参加科研工作,确定选题,并经学系(教研室)、研究室、科室审核批准后,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于第三学期末之前在学院内进行开题报告与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就研究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同时指出研究课題中的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研究生听取意见后,进一步补充修改。

2.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进行的科研实践及科硏资料的整理,论文中应对本人研究成果做出详细的阐述。

3.发表论文要求

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参见《学位授予工作规定》。

4.科研能力考核

导师指导小组成员或考核小组从学位论文中期汇报、结题报告、实验数据记录、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